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2015健康優質設施小果番茄冠軍出爐,1月18日進行頒獎

民意日報記者彭惠美報導/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為提升台灣小果番茄產業競爭力,並激勵果農重視健康管理的生產理念,於今(25)日上午辦理「2015健康優質設施小果番茄競賽」,經過五位產官學專家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審後,由嘉義縣新港鄉顏宏裕先生從127組參賽者中勝出,以平均糖度11.9oBrix,平均單果重8.2公克,總分90分,奪得2015年健康優質設施小果番茄冠軍盟主。本次競賽獎項預定於105年元月18日上午在農改場進行頒獎。
  場長王仕賢說,此次活動是臺灣第五屆的全國性小果番茄競賽活動,由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主辦,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財團法人農友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團法人臺灣種苗改進協會共同協辦,邀請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前場長黃賢良先生、中興大學宋妤教授、農糧署林煥章視察、臺北農產運銷公司黃木蘭副理及莉莉水果店老闆李文雄先生擔任評審。本次競賽計127名參賽,依參賽人數多寡之產地別為嘉義(89)、雲林(17)、臺南(9)、桃園(4名)、臺中(3),彰化(3名)及高雄(2)。雖然今年氣溫炎熱,加上蘇迪勒、杜鵑颱風陸續來襲,番茄生長因此有所影響,但報名參加的番茄農戶均是各地區的栽培好手,不僅有優越的栽培技術,也有一份重視消費者健康的心,力求生產出健康優質安全小果番茄。
  本次競賽之參賽果品,必須先通過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的「全身健康檢查」-農藥殘留檢測,才能進入後續評鑑。再經由學校、試驗研究機構及消費者代表所組成的評鑑委員,嚴謹地評鑑每個果品的果重、外觀及色澤等外在美,且仔細品嚐及檢測每個小果番茄的甜度、口感及風味等之內在美。此外,為凸顯小果番茄安全的重要性及農民對此的堅持,若產品經過藥檢後結果為「無檢出」,則果品評鑑總分加2分。本屆比賽共有38件果品無驗出農藥殘留,為歷年之冠。
  競賽得獎者冠軍為顏宏裕先生(嘉義縣新港鄉);亞軍為沈國全先生(嘉義縣水上鄉)蔡建中先生(嘉義縣太保市);季軍為楊奇限先生(嘉義縣太保市)鄧舜圭先生(嘉義縣新港鄉)楊景翔先生(嘉義縣太保市)。此外,評審委員們考量本次多數參賽小果番茄之品質優良,特別增額錄取10名佳作,依參賽號碼為徐菊霞女士(嘉義縣水上鄉)顏文良先生(嘉義縣新港鄉)、鄭柏祥先生(雲嘉義縣民雄鄉)陳國欽先生(嘉義縣鹿草鄉)龔慧宗先生(嘉義縣太保市)賴宏銘先生(嘉義縣六腳鄉)游世峰先生(嘉義縣太保市)蔡智文先生(嘉義縣太保市)呂藍平先生(嘉義縣太保市)黃源益先生(嘉義縣太保市),恭喜上述得獎者。臺南農改場特地公佈各組競賽獲獎名單,以玆鼓勵養育這些小果番茄栽培達人的傑出專長及彰顯其優越的栽培技術。
  臺灣地區生產的小果番茄一向品質極為優良,惟氣候因素與小果番茄品質關係非常密切,大致上以涼冷季節,日夜溫差較大、果肉質地細緻、糖分累積較多時品質最佳,尤其是每年12月到隔年5月,每粒小果番茄都是甜美多汁,是冬季讓人難忘的美好滋味。臺灣小果番茄產業的發展,將勢必走向「健康、優質」才具有競爭力,藉由此次小果番茄競賽過程,使栽培業者能將原來重視產量的觀念轉而重視品質,並能提升小果番茄農民安全用藥的意識,提升小果番茄產業永續經營的競爭力。
  目前臺灣地區番茄栽培總栽培面積約5,143公頃,主要產地為嘉義縣1,047公頃、高雄市855公頃、臺南市803公頃、雲林縣600公頃、南投縣 449公頃等,小果番茄種植面積接近2,500公頃,以嘉義縣、高雄市及臺南市較為集中。設施生產面積超過500公頃,以嘉義、雲林等地較為集中。目前小果番茄之生產,無論是品種之更新或種植技術之提升,皆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且近年來由於溫室設施產業的發展,也逐漸建立設施栽培小果番茄技術,雖然設施栽培成本較昂貴,然而設施栽培可改善生產環境的影響,不僅番茄果實品質穩定,也可確保果實外觀有最佳表現,因此所生產的果實品質及外觀等皆能達到最高水準。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為促進小果番茄產業發展,歷經近一年的精心籌劃,在歲末年終之際,為消費者推薦2015臺灣小果番茄栽培達人,也特別商請這些番茄栽培達人提供消費者訂購專線,讓消費者能直接搶先訂購嚐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