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小兒肥胖不是福,我國12歲以下肥胖及過重,目前居亞洲之冠


民意日報記者李麗梅.陳素珠報導/在過去的時代,將小孩養的白白胖胖的是父母的驕傲,像隔壁的小妹妹,阿公阿嬤總認為能吃就是福,所以孩子喜歡的雞排、薯條、手搖飲料從沒少過,外型從很小時後就已圓滾滾,不過老人家總認為長大轉大人拉高自然就不胖了,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我國12歲以下肥胖及過重的兒童已高達31.3%,目前居亞洲之冠,可說是「三個小孩一個胖」。而研究報告指出十二歲以前若是肥胖,將來仍然肥胖的機率,男性是86%,女性是88%;但體重正常的兒童,其成人之後發生肥胖的可能性,男性只有18%,女性是42%,因此民眾絕對不可輕忽幼童肥胖的問題。
郭綜合醫院小兒部醫師陳首硯表示,過去已經知道成人肥胖會增加許多慢性疾病的罹患率,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脂肪肝、痛風等。但是如果從小就肥胖,成人後罹患這些疾病的比例將會更高,發病年齡也將會年輕化,甚至近期還發現肥胖的孩童青春期有提早的趨勢,除了在身高的影響外,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較高比例的社交障礙、憂鬱傾向及自信心不足等問題。
陳醫師說,不過兒童減重和成人不同,由於兒童正值發育期,需要適量的蛋白質、鈣質和熱量的供應,不正確的節食方法,會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影響到生長發育。因此對於小朋友的體重控制,主要重點會放在降低高熱量食物攝取的頻率,像零食、糖果、飲料等,建議用健康的點心取代零食,同時在飲食上也要把握少油、低糖及高纖維飲食原則 。使肥胖兒童的體重不再快速增加,但是必須隨著年齡的成長繼續長高,假以時日,便可以達到正常的身高體重比值,不再是胖小子。
陳醫師表示,此外規律的運動則是另一個預防和治療肥胖的重點。現代的小孩,放學後不是上靜態的安親班,就是回家讀書或看電視、打電動玩具,這樣的環境正是標準「四體不勤」的神豬式養法。事實上,運動不只是在運動場上,更應該融入生活中,走路、爬樓梯、作家事就是最佳的消耗能量方法。這些規律而適度的耗氧運動,不僅僅可消耗身體多餘的的熱量,更可鍛鍊肌肉、強化骨骼及心臟血管系統,對發育中的青少年極為重要!
陳醫師最後提醒大家,兒童的體重控制,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家長的關心和投入,在兼顧成長發育的目標下,從小就由均衡飲食、調減熱量及適量體能活動做起。可是如果小朋友體重還是增加快速 (如一年超過4公斤)6歲時BMI 大於18 或是12歲時BMI大於23,還是建議至少每年給小兒內分泌科醫師評估檢查是否有慢性代謝疾病的風險,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